吉拉多項目進入調試階段,啟用100%電動挖泥船抽取堆存37年之久的尾礦。
淡水河谷已開始調試位于巴西帕拉州卡拉加斯地區的吉拉多(Gelado)項目,該項目將通過回收利用尾
礦來生產優質球團精粉,這些尾礦自1985年淡水河谷在卡拉加斯地區開始運營起即堆存于吉拉多礦壩內。吉拉多項目讓尾礦得到可持續利用,用于抽取尾礦的挖泥船系100%電動,可避免二氧化碳排放。該項目初期年產能500萬噸,投資總額4.85億美元。
吉拉多項目調試階段預計將持續到今年6月底,其間將進行負載性能和產能測試。在此之后,項目將連續運營??ɡ铀?號工廠計劃在未來數年內改用天然水分進行干式處理,屆時,吉拉多項目的年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
巴西帕拉州卡拉加斯地區吉拉多項目的電動挖泥船。
照片版權:費利佩·博爾赫斯/淡水河谷
淡水河谷在卡拉加斯地區開采鐵礦石已有37年,其間一直將尾礦堆存于吉拉多礦壩內。這些尾礦主要是原
選礦工藝無法使用的鐵礦石顆粒以及硅、鋁等雜質。公司使用挖泥船從礦壩中抽取尾礦,再將其送回工廠進行處理。
從尾礦中提取的鐵礦石,其品位已達到63%,屬于高品礦。工廠將對其進行磁選,利用強大的磁鐵將鐵顆粒與硅、鋁等雜質分離,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品位。這是磁選工藝首次在帕拉州的運營區得到應用。
吉拉多項目的最終產品為球團精粉,它們將被用于位于馬拉尼昂州的圣路易斯球團廠。該工廠生產的優質球團礦有助于鋼鐵行業客戶減少碳排放。淡水河谷的目標是到2035年前將“范圍三”的凈排放量減少15%。
吉拉多項目的可持續性還進一步體現在對100%電動挖泥船和電動泵的使用上。這些設備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與使用柴油等化石燃料相比,它們可在未來十年間減少48.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相當于10.5萬輛1.0L排量的燃油車一年的碳排放總量。這艘電動挖泥船使用荷蘭技術,長46米,重364噸。
“自吉拉多項目構想之日起,環境問題便一直是關注的焦點。”項目運營經理羅伯托·弗朗西斯科(Roberto Francisco)說,“我們減少了礦壩中堆存的尾礦,并將其轉化為新的產品,由此避免了在未來加高礦壩的需要。我們在項目執行中充分考慮到減排問題。”
吉拉多項目將直接雇傭185名專業人員參與運營。10位檢驗員和機械操作員在荷蘭接受了專業培訓,他們將負責挖泥船的使用。這一投資提高了當地專業人員的能力,使他們得以從事最先進且更可持續的采礦工作。
循環經濟與廢棄物增值
淡水河谷研發可以減少廢棄物以及可以重復或回收利用這些物質的工藝,由此生產新的產品,助力價值鏈變得更可持續。除了像吉拉多項目那樣將原本的廢棄物重新納入生產鏈外,公司還投資將鐵礦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砂質材料轉化為砂產品,以減少尾礦量。
2021年,淡水河谷開始銷售可持續砂??沙掷m砂可用于民用建筑業,具有100%的合法來源,它們硅含量高而鐵含量低,且具有很高的化學均勻性和粒度均勻性。截至目前,公司已捐贈或銷售了80萬噸可持續砂,公司預計這一數量在2023年將繼續增長。
淡水河谷還在開發使用含砂尾礦鋪路甚至用其替代普通水泥的解決方案。
減排目標與舉措
在吉拉多項目中使用電動挖泥機,是淡水河谷致力于實現減排目標的舉措之一。2020年,淡水河谷宣布到2050年前實現“范圍一”和“范圍二”凈零排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淡水河谷采取了在運營中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等舉措,專注于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燃料以及使用新技術提高運營效率。
淡水河谷落實資產電氣化戰略的舉措還包括在印尼和巴西的礦區分別使用一臺72噸級電動卡車,以及在加拿大的地下礦區使用約50臺電動車。